十二阿哥胤祹可谓是清宫里的一只清流胜亿优配,对唾手可得的皇位视而不见,抽离出争储之争,拥有良好心态,得之不骄,失之不躁,也是康熙诸子中最长寿的一个。
雍正登基后,对所有参与争夺皇位的兄弟并没有残酷屠杀。只不过最惨的是政敌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,同时被幽禁,受尽折磨,最后二人莫名其妙的死去,总之很惨。
雍正对于参与其他兄弟都是圈禁,限制人身自由,导致郁郁寡欢而终,没有直接除掉。而对没有参与争夺皇位的几个兄弟都不错。至于十二阿哥胤祹置身事外,不参与夺嫡之争,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这个实力,而是与他的养母有关,这个人就是苏麻喇姑。一个对皇位无欲无求的人,雍正不至于对他清算。
一、胤祹对皇位无渴望和苏麻喇姑有关
胤祹的生母是定嫔万琉哈氏,在后宫,等级低的嫔妃的只能给高位妃嫔抚养,嫔以上级别的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,当时胤祹的母亲不具备养皇子,所以康熙便将胤祹交给了孝庄皇太后的贴身侍女,苏麻喇姑抚养。
展开剩余86%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最亲信的侍女,可以说,苏麻喇姑是看着康熙长大,也是康熙的启蒙的导师。苏麻喇姑从清初朝就一直在宫廷,对于宫廷内的权力争斗已经了如指掌。孝庄太后去世后,苏麻喇姑感到悲伤和孤独,康熙怕苏麻喇姑一个人寂寞想不开,于是便将允祹交给了苏麻喇姑抚养。
苏麻喇姑是康熙非常敬重的的人,所以康熙把胤祹交给她教导,让胤祹陪伴苏麻喇姑,苏麻喇姑也心领神会,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,这让苏麻喇姑的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。苏麻喇姑对胤祹悉心照顾和孜孜不倦的言传身教,教他一定要低调和谨慎。
在苏麻喇姑的影响和教导下,胤祹自然领会了苏麻喇姑的思想,自古皇位之争无亲情,尤其对养子胤祹的传授了中庸之道,苏麻喇姑对于其中的险恶心知肚明,希望胤祹千万别进入皇位这摊混水中,因此胤祹对于名利看很轻,颇有几分圣贤之气质。
自然而然,在苏麻喇姑的言传身教下,在康熙年间一直保持一种与世无争的姿态,对皇位更是没多大渴望。康熙对于那些虎视眈眈皇位的儿子们,明里争暗里斗,争的你死我活感到厌恶,反而对这置身事外胤祹十分的喜爱。
胤祹是一位颇有政治头脑的皇子
苏麻喇姑去世后胜亿优配,胤祹牢记着苏麻喇姑的话,认真做自己份内的事务,其他的事从不过问。胤祹也是一位颇有政治头脑和才干的皇子,但是从不居功自傲,行事更加低调,曾多次奉旨办理各种政务。
康熙五十七年,康熙开始给胤裪主持正白旗的事务,专门处理皇太后治丧之事。之后又掌管蒙古汉军三旗的事务,胤裪手握重兵,只遵照父亲康熙的旨意处理重大政务,从未想过夺权,也不参与党派之争,其他的事务一概不插手。
直到康熙晚年,胤裪被授命担任镶黄旗满洲的都统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个职位不容小觑,这职位可是镶黄旗的八旗之首,这个职位一般都是由皇帝亲自统领的,康熙却将这么重要的事务全权交给胤裪,可见康熙当时对胤裪非常倚重的。
在当时,胤祹依然保持着自己谦逊低调的态度,胤裪不仅有能力、有实力,再加上当时康熙对他的宠爱,他完全有能力去竞争皇位。但是胤裪是聪明人,不争权夺势,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分内之事。除了康熙交给他的事情,其他的事既不插手也不关注。
所以在苏麻喇姑养母的教导下,胤祹并没有掺和夺嫡之争。事实上证明,苏麻喇姑的眼光非常毒辣的,后来也证实了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惨烈之争。后来,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,成了大赢家,坐上了至尊宝座。
二、雍正虽没对胤祹下狠手,但也屡次“刁难”
胤祹生性淡薄,与世无争,也没站队,而且一向保持中立,所以即使是手握重兵,也未参与皇位的争夺战。雍正继位后,封他为“履郡王”,不过胤祹的命运相比胤祺、胤祐来说就要坎坷的多。
雍正继位后,下令追讨全国的欠款和亏空,如果这笔钱追不回来,那清欠国库的欠款也将就此不了了之。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,对尚亲也不例外,无论谁亏欠的都得弥补上,所以雍正向这位十二弟先下了手。雍正下令履郡王胤祹在期限内务必要把之前亏空的弥补上,态度非常严历。
所以胤祹心里非常纳闷,他觉得亏欠的银两此事,都是当时皇阿玛康熙下令他照办的,他去哪里拿钱来弥补亏空,觉得有点憋屈,最后为了还钱履郡王胤祹只好将家中器物当街变卖。有人质疑问,想不到堂堂郡王居然也落魄到这个地步。
而胤祹的回应:因为要在期限弥补亏空,要是交不上钱,就得人头落地了。虽然履郡王胤祹此举有给雍正难堪的意思,但最终也把亏欠的还上了。雍正只是以办事不利的理由,下旨把胤祹的爵位给削了,以不感激效力,狠狠地申斥了他一顿,并没有对他进行清算。而胤祹却也是毫不在意,干脆就在家赋闲,有事就干,做一名“忠臣”。
雍正二年的时候,允祹遭到宗人府弹劾:“治事不能敬谨,请夺爵”,所以雍正把他的职位一降再降。后来胤祹不知道是事务繁多还是压力太大,在他负责管理礼部事务时,在记录名单上把乾隆生母的名字写错了,把“钮钴禄氏”写成了“钱氏”,这次的失误,也并不是什么大错,可是雍正乘机又“修理”了他一顿。
这样从固山贝子,再降到到镇国公,几乎成了没被清算的兄弟当中爵位最低的一个可,不过所幸胤祹心宽,并没有为此事过多烦忧。
后来的雍正觉得胤祹在朝廷办事务井井有条,雍正觉得跟胤祹也没有不可化解的矛盾,朝廷正需要他这样的实心办事的人才。后来,让胤祹将功补过,又恢复郡王。于是在雍正八年的时候又让他回到了宫中。雍正去世后,乾隆即位。
三、乾隆朝胤祹受重用
要知道,雍正虽然不是什么昏君,一般得罪雍正的人都没落个好下场。而胤祹却是一个例外,只是被削爵,雍正八年又给他恢复了爵位。
乾隆即位后,对胤祹这位叔叔加以重用,还加封亲王爵。乾隆就是因为觉得这位叔叔活得很脱俗,对于他看淡名利的个性很是欣赏,加上他的办事效率,管理礼部事务这些事由他来负责,乾隆比较放心。而且还让他负责雍正帝的丧礼,乾隆还夸赞他:“履郡王允裪在朕诸叔中年龄最长,具实心办事,朕意欲晋封亲王。”
乾隆对这位叔叔也是慷慨大方,果然胤祹又被提升为和硕履亲王,当时的胤祹已经70多岁,仍然被乾隆重用。乾隆还下令,念在叔叔胤祹年龄过大,允许坐轿子上朝,可以看出乾隆对其是多么重视,而胤祹也兢兢业业,继续辅佐着自己的侄子。
所以胤祹心态良好,一直到乾隆二十八年才逝世。在康熙众阿哥中结局算较好的,也是康熙皇子当中最为长寿的一个。
四、结语
在对待没有参与夺嫡,一直兢兢业业办事的胤祹,雍正和乾隆父子还算是比较友好的,胤祹的一生虽说有些起起落落,但一直保持谦逊低调的态度,不争不夺反而是兄弟们当中最后的赢家,比起那些参与皇位之争的兄弟,也算是功成名就了。基本上也算落得了一个善终,其下场也还算是差强人意吧。
—END—
(图片来源网络)胜亿优配
发布于:天津市金富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